我楼下的菜鸟驿站最近升级了取件流程,给每个包裹捆绑了一个外置的LED灯和蜂鸣器,扫码以后,货架上取件人的包裹就会亮灯,并且发出蜂鸣提醒,很大地缩短了找快递的时间。并且他们做了一些容错的处理,同一时间多个人扫码的话,颜色不会重复,每个人都有单独的颜色

可能是自助机器取代人工成本的一个例子
有次我很多天没来取,攒了很多个快递,联想到扫码以后四面八方的货架像放鞭炮一样响起来我的快递,可能有一些心理压力和手忙脚乱,后来硬着头皮去取了,发现其实不到1分钟就取完了

我本来挺疑惑老板为什么舍得下血本升级系统,这件事看起来似乎是比较利他消费者的。按照菜鸟驿站的体量,至少要采购1w个带蜂鸣器的LED灯,这种情况几乎是没办法WiFi连接的,我猜测可能是纽扣电池给低功耗蓝牙供电,再用蓝牙之类的协议连接局域网的网关通信。当然还要再算上软件的成本。后来我发现,菜鸟驿站自从升级取件流程以后,员工数量从原来的6个人减少到3个人。3个人节省的人工成本,可能要不了多久就足够覆盖这套系统的采购费用,并且是一次性的投入,后期是逐渐受益的

快递驿站的发展史
我附近的申通圆通韵达都是同一个快递小哥负责配送,有次我跟小哥聊天,他打算租一间门店放自己的快递,因为菜鸟代收的费用已经足够覆盖一间铺面的租金了
我住的小区是开发商新修的,我住进来的时候还比较荒凉,当时的快递全部扔在物业中心,所有快递公司的包裹都堆在一起,要自己去挨个找,后来圆通在物业放了个出库的屏幕,安装了几个简易货架,入库总算能收到包含货架位置的短信了,减少了找快递的时间,圆通似乎想让所有的快递都加入这套系统,赚代收的费用。但是没多久就又有人嗅到商机,半路截胡,抢先代理了6个丰巢柜,快递几乎都从物业转移到了丰巢柜,丰巢柜需要快递员给自己的账户充值,不仅收快递员的钱,超时还要收消费者的钱,我也给过几块的超时费。再后来又开了菜鸟驿站,快递就全部转移到菜鸟驿站了
所以快递驿站的发展史可以简单的总结为:物业代收→简单的出入库屏幕→丰巢柜→菜鸟驿站→各家快递结盟自己开驿站

菜鸟收购各个快递公司的野心
对我而言,比较积极的作用是,日单量小的普通中小卖家寄件的价格比原来便宜了
以前淘宝的物流状态是非常混乱的,菜鸟收购各个快递以后,从源头建立了一套物流状态的统一标准,再让所有快递都遵守规则,精简所有物流的状态为「已揽件」「运输中」「派送中」「待取件」「已签收」。从消费者一侧而言,除了JDL和SF快递,商家发别的快递,其实都是一样的观感,营造出一种淘宝也有了自己的快递
时效的差别不明显了,除了JDL和SF以外的快递,几乎都是一样的送达时长
有些菜鸟驿站取件要用身份码实名制取件,扫码的机器会同时记录消费者的实名信息和快递面单,菜鸟所掌握的用户数据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贪婪。几乎可以不费吹灰之力把数据东拼西凑缝合起来,分析出所有人的隐私。这可能是互联网公司几乎都要做金融的真正原因,因为它们可以从多个数据维度分析出每个人的经济状况与人际网,轻易地开盒
